七日谈(北京篇)/北京故宫为什么在百年暴雨中安然无恙\姜舜源

新闻焦点 2025-09-14 21:59:38 2758

  图:(左图)西北角楼下护城河水进入内金水河涵洞闸口;(右图)由太和门南眺金水河、日然无午门。谈北\作者供图

  今夏汛期北京等地降雨达百年一遇量级,京篇新闻先锋再次考验城市排洪能力,北京百年暴雨而六七百年前古人设计建造的故宫北京故宫,尚未达到排洪能力上限,中安其面对大汛从容不迫、恙姜好整以暇的舜源表现,再度赢得今人赞叹。日然无这究竟是谈北为什么呢?

  从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上看,作为治水英雄大禹的京篇传人,我们以农耕文明安身立命的北京百年暴雨中华民族,具有与水打交道的故宫先天基因优势。从历史发展看,中安故宫水利体系是恙姜元代杰出天文和水利专家郭守敬设计,明永乐时期进一步发展完善,清代至今不断维护修缮的结果。

  今北京城是元大都城奠定的基本格局,当初郭守敬、新闻先锋刘秉忠、赵秉温等一班科学家,选址在永定河冲积平原扇面中央,北高南低、西高东低,京城北城墙就是高粱河水能够达到的北限,京城西城墙、南城墙在永定河洪泛区边缘;宫殿区所在的皇城,是西郊玉泉洑流进入京城后所经之地,玉泉山泉水明流则以金水河导入皇城和皇宫大内。明清紫禁城南北长九百六十一米、东西宽七百六十米,南北地势比降为千分之二,北端比南端高出约两米。

  元代皇城以太液池(今北海、中海。南海是明永乐时增拓)为中心,提供地表给排水,排水的最大渠道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北一段──“通惠河”。如果说元大都城皇宫排水体系较为宏观,那么永乐皇帝重建的明北京紫禁城设计则更为精密。在元大内基础上增加护城河,是明紫禁城规划设计的神来之笔,成为紫禁城排水防洪体系的强大后盾和底牌。

  紫禁城内所有河、沟构成给排水的科学体系,保证雨水迅速、通畅地排入内金水河,流向护城河。护城河内沿距离城墙二十米,河宽五十二米,周长三千八百四十米,平均水深五米,平均蓄水量五十四万多立方米。这个尺度,是经科学计算后确定的。护城河总面积约二十万平方米,为紫禁城总面积的四分之一。紫禁城内七十二万平方米,若降一百毫米大雨,即有七点二万立方米雨水,全部排入护城河,即使护城河不向御河(即元代通惠河,故址即今南北河沿)宣泄,也不过提高三十六厘米水位;若以近三百毫米特大暴雨计,也还是提高一米左右水位,远不至于漫上河岸。即使地势最低的东南河段,最多也就是与河畔地面持平。北京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四五百毫米左右,像今年这样连阴雨,数日内连降三百毫米的情况绝少。今夏降水量差不多就是这个数,但尚未接近护城河备用容量。这是假设在御河等下游完全阻塞的灾害情况下,事实还不至如此。所以紫禁城、北京城完全不会成为水乡泽国。由于河面与陆地比例是这样特殊,所以护城河既是给排水的河道,也是一座调节水量的水库,雨季蓄水抗洪的湖泊。有了它,暴雨时节,宫中雨水得以宣泄;遇有火灾,消防用水取自金水河,而护城河为其提供足够水源。这就是为什么护城河不大不小,非要采取宽五十二米,周长三千八百四十米这个尺度的原因。

  护城河水来自以西山昆明湖为水源的什刹海,由什刹海东南角地安门外西步梁桥向南,经西板桥、景山西门,进入护城河西北角即西北角楼对面,将护城河灌满。西护城河南端有暗沟一道,将水引入社稷坛(中山公园)南墙外(现织女桥等地名即当时遗迹),向东流过天安门外金水桥,至太庙南墙外注入御河。西护城河南端东折至午门西侧,由暗沟穿过午门西、东阙门,沿太庙西墙外南流东折,进入太庙戟门外的玉带河,向东南仍合入御河。在东华门外的护城河里,也有一道暗沟,河水由此流经东安门(今南北黄城根之间)外望恩桥,注入御河。可以看出,护城河是什刹海通向通惠河进而连通通州张家湾大运河的一段分支。

  护城河通过内金水河发挥给排水作用,内金水河又通过宫中排水管网的协助健全给排水功能。内金水河的河水是由西北角楼下的暗沟引入的,经城隍庙、西河沿南行,东转后经武英门、断虹桥,穿过太和门西庑下地沟,进入太和门外宽阔的玉带河,重又进入太和门东庑地沟,经文渊阁庭院,到前星门,穿过清史馆大库和东华门内石桥,由紫禁城巽方即东南角楼下注入护城河,蜿蜒达二千米,遵循古代“水来自乾方(西北),出自巽方(东南)”的经典路线。

  内金水河流经的主要是紫禁城内西、南区域,功能包括给水和排水两方面;

  紫禁城北、东区域的排水,则是由两条暗沟承担的。神武门内横贯东西的暗沟是宫中北部的大纬沟,它的西端与城隍庙东侧内金水河上游相接,东端在东城墙下沿十三排胡同南行,注入清史馆院内内金水河下游。它与内金水河配合,构成环绕紫禁城内环的河沟骨干。与内金水河不同的是,它只排水,不给水,所以二者一明一暗,不同处理。

  在紫禁城东半部还有三条南北向的暗沟,承担将其所在流域雨水送入南头金水河的任务。一条在东筒子胡同,它北通神武门里大纬沟,南行至东筒子南端对面的御茶膳房后身,到达文华殿东墙外,注入前星桥下内金水河。另一条经向暗沟是同一条暗沟在奉先殿东墙外分叉,向西穿过奉先殿神厨、神库即所谓南群房,在其西南角穿出,南行,自箭亭东侧直往南,由文华殿西墙外通入内金水河。还有一条经向暗沟由乾清宫廷院西南角发起,向西穿过西一长街入养心殿南库,出隆宗门南行,至断虹桥入内金水河。

  紫禁城西半部主要是由众多纬沟直接通入西河沿内金水河。如西六宫的长春宫南墙外向西暗沟一道,直通长庚门外至西河沿。

  持续维护是紫禁城给排水体系正常发挥作用的保证,即使在经济社会出现困难情况下也如此。例如晚清内金水河“河身节节壅塞,沟水不通”,从光绪十一年到十三年展开全面大修工程,投入工料银十八万多两,“挑挖暗沟,宣畅河身”,恢复了原有经纬网路的通畅。如今有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,故宫等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保护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mip.zp-jy.com/news/86a26899645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纪录与闹剧——2025年欧洲足坛夏季转会综述

【团结花开彩云南】丽江新义社区:党建引领促团结 共建共享暖古城

看好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和内需潜力 专访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徐宏

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圆满落幕 助推智能化生态发展

河南话里的文化记忆

友情链接